杭州坤蓝电力科技有限公司

中国充气式电缆管道密封袋的发展史

发布时间:2023-03-30

中国**早的管道密封袋引进,是来自德国芮侃的充气式密封袋(闭气原理、小气管抽出型的)。

芮侃后被美国泰科收购,泰科(上海)电子有限公司给浙江泰斯德全国总代理权;

李海平同学**早在电力公司任职,期间接触了充气式电力电缆管道密封袋;在此期间也开拓了部分市场,后被泰科总部终止业务源头。

2009年、李海平开始和浙江大学工程材料系研究密封袋材料,并且**批开始试加工生产,结果是充气**多到2.5bar,就出现妊娠纹,尝试失败;亏损8万。

2010-2011年、第二批、第三批材料加工生产,结果压力测试维持5bar;出现问题的焊接部位的中缝位置,总是出现撕裂而漏气。期间有小范围的部分市场试销售。

2013-2014年第五批材料,材料强度破坏试验,可以达到10bar;一直没有突破的是两端焊接口部位破坏性试验,未超的过3bar;并且材料质感偏硬。

用户反馈已经安装时候很不小心,气管抽出的位置顶不住气(原因是现场环境管道清理无法的按照说明书要求),后来就开始尝试用气嘴的办法来进气;

首先想到的是汽车铜嘴的原理,后被三个理由否定:1、铜在地下会铜锈影响气密性;2、气门芯的原理是外向内螺旋压住、汽车在正常行驶。、。‘ 轮胎不会少气,反而在停车库几个月就会气漏的很快;3、铜和充气袋的焊接是个问题。

2013年末-2015年末**终研制成功,原理是采用和密封袋相同的材质,用注塑机成形一个气嘴,气嘴内部有空腔、外部小内部大,配合一个锥形橡胶气塞(和气嘴紧密闭合),充气完成后密封袋的内部**保持着一个压力往外推着气塞,就不会有漏气的可能了,同材质的气嘴解决了焊接的问题,也解决了化学腐蚀的问题;

小小气嘴花二年时间成熟,确实说来奇闻和笑话;为什么需要二年的时间?每个产品想想简单,出现的问题是想多想不到,只有实践了才会发现;出现后解决的问题有,1、气嘴在注塑时由于冷却时间不够,内腔变形。2、橡胶气塞太硬,3、橡胶气塞材质密度不够、4、橡胶气塞抗老化不够,5、橡胶气塞锥度不够、6、气嘴空腔锥度有问题,7、气嘴底部和密封袋焊接部位。

20165月,经过**的全部完善:密封袋中缝接口完全没有问题、两端焊接口部位压力破坏测试6.2bar炸裂,安装在管道内密封袋压力破坏测试9.5bar/24小时以后炸裂,气嘴部位焊接口正常无撕裂。

2016年正式编写完成充气式电缆管道密封袋企业标准,之后制定国际标准。

中国大陆市场的密封袋被模仿的质量现状和市场认可现状

中国现在有为数几十家在销售密封袋,真正生产的大概45家,有专利的三家、**早申请的杭州坤蓝电力,按照专利法之后申请的应该属于侵权;现在除了李海平注册的那家生产厂家能够达到压力破坏9bar以上的,其他的一个厂家压力破坏试验3.9bar,另一家是3.5未到,还有几家是瑕疵不少。

市场认可度:由于产品未成熟就被推向市场,很多使用过的单位已经谈袋色变;因为材料强度没有超过工作压力3bar2倍漏气是必然,在加上那些推向市场早的企业老总,是业务高手、并不是技术高手。所以好的产品在他们手中终结。

所以业内要得到认可和大面积的推广使用,必须要有一个产品的行业标准来辅助技术评判。才能使得产品能够良性优质产品的给到真正需要使用的客户。

分享:

【如果您还没有关注“公司名称”手机网站】

Top